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新征程上,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长江之畔,文明宜昌。
从衣被天下的嫘祖、爱国求索的屈原、出塞安疆的昭君到视死如归的夏明翰、巾帼英雄赵一曼、独臂上将贺炳炎,历史渊源、地域禀赋、人文蕴含赋予宜昌“好人基因”,为传承雷锋精神注入了不竭动力。
“学习雷锋好榜样!”60年来,雷锋精神在峡江大地薪火传承,生生不息。回眸峥嵘岁月,一代代宜昌儿女坚定理想信念,从雷锋精神中汲取巨大的前行力量,用实际行动奏响学雷锋的时代强音,助推着宜昌这座峡江小城向中等城市、大城市蝶变,成为湖北首个全国文明城市。
中国好人的宜昌面孔 谢蘅莹制图
“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宜昌人民将把雷锋精神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见贤思齐、接续奋斗,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奋力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加快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
01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雷锋的名字如春风般吹遍大江南北,全国掀起学习雷锋先进事迹的热潮。此后,每年的3月5日成为“学雷锋纪念日”。
雷锋精神闪耀峡江。1978年3月5日,1500多名团员和青年代表宣誓,立志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改革开放的春风,赋予雷锋精神新的内涵,“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激励宜昌人开启新征程,涌现出“书生厂长”余经东等一批改革先锋,激励奋发向上、忘我奉献,书写着不同时代的雷锋故事。
人们至今没有忘记“两兰”的英勇事迹。那是1989年12月25日凌晨,两个持刀的蒙面歹徒突然闯进枝江桂花信用分社,用明晃晃的匕首抵在值班守库的会计潘星兰和炊事员杨大兰的脖子上。为了保护国家的财产,两名姑娘同犯罪分子进行了殊死的搏斗,最终潘星兰身中11刀倒地昏迷,杨大兰连中9刀以身殉职,将自己年仅19岁的青春融入了这片美丽的土地。
1991年3月3日,宜昌地区学雷锋、学“两兰”、学“两模”、学先进总结表彰大会召开。这个具有强烈时代印记的大会会期3天,提出要“着力扩大社会的先进层,形成群星灿烂的榜样群体”。
34年来,“两兰”精神从未远离。“我们要继承先烈的光荣传统,发扬前辈的爱国精神,秉承英烈遗志,传承红色精神……”每年清明前后,杨大兰烈士陵园里总会响起铿锵有力的誓言。
1996年5月,市委市政府做出《关于开展向陈华远、宋芳蓉和梁开全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陈华远——孔繁森式的好干部;宋芳蓉——雷锋式的好教师;梁开全——时传祥式的掏粪工。他们的故事,至今被人津津乐道。
1997年初,一场寻找“谢臣”的活动在宜昌开始了。历经一年多艰难细致的寻找,李广佳浮出水面。
2000年4月,市委市政府做出《关于开展向徐耀军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徐耀军是云集派出所管段民警,一身正气,爱憎分明,被称为“雷锋式的好民警”。2003年9月,全国第一个学雷锋协会在宜昌成立,李广佳当选市学雷锋协会会长。
2005年,宜昌启动“的士免费接送高考生”活动,是宜昌夏天里最火热的风景线。2006年,市十中被命名为市雷锋中学,这是湖北第一所雷锋中学。雷锋精神的种子,从这里撒向祖国大地。
2006年,农村退休教师——郑琦吸引了全国的目光。他把粗犷而细腻的爱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乡野之间的孩童——“小事情做到了极致,就成了大事业!”
2007年7月,82岁的刘恨钱走完了一生。她用半辈子回报社会,72岁入党,“以一滴水的温度温暖另一滴水”,把一切献给了党。有人离开,有人在拯救世界。2007年12月10日深夜,长阳农妇方玉明冒死示警,两辆客车避开岩崩,80名司乘人员幸免于难。她也成为宜昌第一位“中国好人”。
汶川地震,震痛华夏。宜昌捐款捐物5000余万元。宜昌人民与全国人民共渡时艰,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座城市的精神。
2009年,宜昌首次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模范的光辉照耀四周,可见可学可做。当年10月24日,在长江荆州宝塔河江段,为营救两名落水小男孩,枝江籍19岁大学生何东旭纵身一跃,献出了短暂而壮丽的生命。“结梯”救人的壮举,仍在江流上回响。
2011年,“棉花奶奶”李文英“走向”全国。扎根农村半个世纪,她永不离肩的小布包里,装着成千上万农民兄弟的希望。
2012年3月3日上午,沈阳军区某部雷锋生前所在团团部前,雷锋生前战友乔安山(右)与现任“雷锋班”班长宜昌当阳籍中士黄帮维亲切交谈。张勇 摄
02
2011年12月20日,从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传来喜讯,宜昌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历时15年的努力创建终获殊荣,也实现了湖北省这一荣誉“零的突破”。
“爸爸,我每次在生死关头,总是您第一时间救了我。”2012年,鄂州截瘫女子汪情琴对资助她的“薛光甲”的真情告白, 让73岁宜昌老人黎开仕的故事走到了台前。10多年如一日节衣缩食,匿名资助全国各地200多人,化名“薛光甲”的黎开仕,学习李广佳,续写了新时代宜昌的雷锋故事。
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这一年,我市成立学雷锋志愿服务总队,让志愿服务精神在宜昌大地播种生根、开枝散叶。
2013年,罗长姐当选为“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40多年里,她精心照料在部队执行任务因伤导致失忆,并患有精神狂躁病的儿子。这位英雄的母亲用四十多年的坚韧付出,垒筑起“天下娘心”的丰碑。
“‘宜昌好人’集中展示了宜昌公民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展示了当代中国公民的良好精神风貌,也展示了我们的时代精神和道德高度。” 2013年12月,光明日报《论苑》专栏以《解读“宜昌好人”现象感受道德模范力量》为题,展现、解析“宜昌好人”现象中,时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的吴汉东给出了评价。
2014年,全市掀起争做“宜昌好人”的热潮。当年6月,东山隧道内,百余位司机的自觉文明礼让,为救护车让出一条“绿色通道”,温暖了病患家属。自此,礼让救护车不再是一个司机、一辆车的偶然个例,而是百余名司机、全城人民的自觉行为,宜昌人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文明的高度和文明的温度。
2015年2月28日,中央文明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宜昌再度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成为湖北省首个蝉联此殊荣的城市,文明之花在峡江两岸怒放。
2015年11月,开理发店的李年邦每天清晨都会出现在长江岸边,捡拾散落在江滩上的垃圾。如今,李年邦成立的“三峡蚁工”已走过第8个年头,吸引7万多市民参与,“三峡蚁工”已成为宜昌江段一道亮丽风景。
2016年,我市着力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加快打造“志愿之城”和“仁爱之城”,为宜昌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注入新的精神力量。
我市志愿服务联合会2017年成立,标志着宜昌志愿服务工作逐步实现常态化、制度化。
2017年11月,中央文明办正式公布:宜昌再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之花绽放荆楚,全省唯一。
2010年3月,冷宽中将、田永清少将一行在雷锋中学雷锋塑像前合影。2006年3月,宜昌市第十中学被命名为雷锋中学。(宜昌市第十中学供图)
03
“这么多年了,终于吃上了‘放心水’!”2018年,在枝城镇回龙垱村,一百五十户村民看着水管中哗哗流出的自来水,感慨万千。
因该村地势高,供水压力小,一直以来村民用水要靠消防车送。
2017年市人代会期间,回龙垱村一组组长、宜都市人大代表周开兵提出了“解决村民吃水难的”建议,他四处奔走寻找水源、制定方案、协调补偿。四个多月没睡过囫囵觉,最终帮助村民圆梦。
雷锋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2019年,宜昌“扶车少年”、市六中学生宁希澄走上央视“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活动现场,短片里讲述了他扶起散乱一地的共享单车并摆放整齐的故事。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2020年,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也在宜昌大地打响。广大医务工作者纷纷递交请战书。“90后”护士邓甜甜踏上了抗疫的最前线——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连续“作战”63天,先后护理100余名危重症病人,用行动谱写了“90后”党员的青春之歌。
“照面井,孝子岩,问安寺,太子桥,仁者仁心,教化于今。”2021年11月17日,宜昌好人馆揭牌开馆,一篇《宜昌好人赋》道出了宜昌崇德向善的精神传统,2357名先进模范事迹诉说着赤诚奉献的家国情怀。
2022年夏天,“纳凉公交”开进项目工地、建设现场,清凉的车厢成为户外工作者们短暂逃离暑热,午休小憩的爱心驿站。随着开行点的增多,公交司机们踊跃加入“爱心避暑纳凉车”志愿者突击队,一股股“清凉”浸润全城。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65年前,18岁的雷锋在团山湖农场如此叩问人生。
峡江儿女用行动作出铿锵回答!
好山好水育好人。今年3月4日,中宣部命名第八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五峰三农客运有限公司司机邓兰舟榜上有名。这是近年来我市获得的第17个国家级学雷锋志愿服务荣誉。
好人是最温暖的赞美诗。巴山楚水间,群峰叠翠里,闪耀着传承雷锋精神的杰出代表——
“英子姐姐”刘发英,30年坚持不懈汇聚大爱点亮山区贫困学子的求学梦;
“当代雷锋”李广佳,创办全国首个民办救助站,为特殊困难群体撑起温暖的“家”;
“三峡蚁工”李年邦,7年带动6万市民参与长江捡垃圾,倾力共护一江清水东流;
六旬老者陈实,18年累计带动40多支志愿者队伍、3000多名志愿者常态化开展公益活动,以残疾之躯书写“奉献之歌”……
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温暖一座城。可爱的峡江儿女,传承雷锋精神、弘扬时代新风,共建“志愿之城”“好人之城”,以爱之名致敬这座滨江之城最独特的文明气质。
三月,在这2.1万平方公里的热土上,让我们赓续雷锋精神,绽放璀璨光芒,共同书写更温暖的新时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