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服务
宜昌高铁新城,来了!
日期:2022-05-18 浏览
5月17日
宜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
关于《宜昌市C-LQ01、02、03、
04、05编制单元(高铁新城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公示公告
宜昌高铁新城,来了!

宜昌高铁新城,来了!


宜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中规院上海分院编制了《宜昌市C-LQ01、02、03、04、05编制单元(高铁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根据《城乡规划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现将该《规划》主要内容予以公示。
公示时间自即日起截止至2022年6月15日,有关单位或个人对该《规划》如有意见或建议,请于公示截止前与宜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系反馈。
联系地址:宜昌市西陵区沿江大道49号
联系电话:0717-6733525
宜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2年5月17日
《宜昌市C-LQ01、02、03、04、05
编制单元(高铁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宜昌市高铁新城在湖北省的区位

宜昌市高铁新城在宜昌市的区位

宜昌市高铁新城在宜昌市区的区位


规划范围

为C-LQ01、02、03、04、05编制单元,具体由现状伍龙路、沪蓉高速、杨树河所围合的区域,用地面积约23.8平方公里。



目标愿景

宜昌高铁新城应打造与主城不同的特色化空间产品,明确目标愿景为“别样精彩·令人向往的高铁生态城”,践行最先进的公园城市建设理念,建设高铁新城全国样板。

意向效果图



发展规模

本规划建设用地1056.41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776.07公顷;非建设用地1324.13公顷,规划常住人口规模约6.5万人。

规划结构

依托环境优势,打造为“绿丘之城”的全域风景公园城市样板,规划形成“一轴串三进、绿网映七洲”的空间结构。
“一轴”为从站前到中央公园的城市空间发展轴线,将高铁新城向西融入主城区。
“三进”为城市空间发展轴线上的三个层次空间序列节点,分别是站前文旅会客厅、玲珑十二丘公园和中央公园,成为宜昌市中心城区“满月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网”为依托绿丘水系形成的蓝绿网络。场地北部,最低限度开发形成郊野生态用地,向北连接山脉丘陵;场地中部,结合丘陵地形地貌,形成玲珑十二丘公园;场地南部,依托杨树河,结合三叉堰湖等自然绿心,构建城水相依的自然开敞空间。
“七洲”为蓝绿网络切分且适宜建设的七个功能组团,分别为站前服务核、康养疗愈谷、特色商务区、文旅小镇、绿色低碳示范园、数字孵化创意园和生态居住区。

空间结构规划图


功能布局

聚焦国家新兴战略产业和其他高端现代服务业,依托宜昌北站高铁枢纽,明确新文旅产业和新经济产业两大方向,集中布局“一核三园一区”的高新产业空间。
特色文旅服务核:围绕高铁站周边地区,重点布局枢纽特色服务、文化艺术服务、旅游服务、康养疗愈等复合功能。
数字孵化创意园:在小鸦路西南侧、三叉堰湖周围布局,重点发展大数据服务与应用产业及数字创意产业。
绿色低碳示范园:在小鸦路西侧布局,打造低碳产业的区域性总部和研发聚集区,同时积极拓展低碳产业创新试验基地,构建绿色低碳创新平台。
生命健康园:在站前西侧组团布局,发展总部经济,重点承接生物医药产业等总部商务功能,拓展医药器械的研发和中试环节,引入生物医药的外包服务型企业。
弹性预留区:在宜昌北站北部预留高新产业发展的弹性区,重点聚焦大健康服务产业、数字低碳产业、区域级公共服务等产业。

居住用地

规划居住用地主要位于小鸦路、伍龙路以及杨树河沿线,总用地面积为202.66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为26.11%。其中住宅用地面积(R21)为95.48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为12.30%;商住混合用地面积(RB)为103.61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为13.55%;服务设施用地面积(R22)为3.57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为0.46%。
依据就近安置的原则,规划的村民安置用地集中在现状北站之星东侧的两个地块,总面积为9.37公顷。

土地使用规划图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用地面积为72.16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为9.30%,分市区级、十至十五分钟生活圈、五分钟生活圈三级公共服务设施进行配套设置。
市区级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布局在站前地区,包括会展中心、剧场、文化中心、国际学校、三甲医院等。
五至十五分钟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按照服务半径要求均衡布局在居住区中,其中,十至十五分钟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党群服务中心、派出所、中小学、文体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康养中心等,五分钟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包括社区服务站、文化活动站、社区卫生服务站、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健身活动中心、幼儿园等。



商业服务业用地

规划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的用地面积为89.25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为11.50%。
其中,商业用地(B1)为25.2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为4.54%;商务用地(B2)为11.96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为1.54%;娱乐用地(B31)为4.8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为0.62%;加油加气站用地(B41)为0.96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为0.12%;商办混合用地(B1B2)为26.35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为3.40%;商业广场混合用地(B1G3)为9.95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为1.28%。
商业用地主要分布在站前服务核心区以及文旅小镇区域,商务用地及商办混合用地主要分布在特色商务区、绿色低碳示范园和数字创意孵化园等核心区域。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规划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的用地面积为278.46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为35.88%。
城市道路规划
规划将城市道路分成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等四级。
规划“二横一纵”快速路。“二横”分别为花溪路(西段)、龙岗路;“一纵”为小鸦路。
规划 “四横三纵一环” 主干路网结构。“四横”分别为货运通道、站北路、花溪路辅路、伍龙路。“三纵”分别为纵三路、站西路、站东路。“一环”为由纵一路、横一路、纵二路组成的串联高铁新城主要组团的主干环路。
交通设施规划
规划公交停保场2处,总占地1.60公顷。规划公交首末站4处,总占地0.86公顷。规划公共停车场4处,总占地1.37公顷。

道路系统规划图


公用设施用地

规划公用设施用地的用地面积为3.40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为0.44%。
保留一处现状变电站,位于伍龙路与小鸦路交叉口东北侧。规划新增一处变电站,位于花溪路与站东路交叉口东北侧;一处垃圾转运站,位于花溪路与纵四路交叉口东北侧;一处消防站,位于站西路与纵一路交叉口东南侧;以及一处防洪设施,位于迎客湖北侧。

绿地与广场用地

1.本规划规定的绿地包括公园绿地、防护绿地,不得改作他用。
2.规划公园绿地(G1)总面积50.85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的6.5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7.82平方米/人。
3.规划防护绿地(G2)总面积为51.37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6.62%。



城市设计引导

城市风貌引导
规划打造多片特色风貌区,构筑多元地标节点,营造昼画夜景的城市视觉景观,塑造“看得见风景的绿丘之城”的总体城市意象。
公共空间引导
以“玲珑十二丘”为基底,结合慢行系统串联公园、主题街道、广场、文体设施等,形成开放连续,构建层级明晰、连续贯通、环境优美、安全舒适、活力共享的公共空间体系,满足城市生产、生活、生态多元需求。
特色风貌分区
根据功能布局与空间特色形成四大风貌分区,具体包括特色文旅服务风貌区、特色商务风貌区、数字孵化创意风貌区、绿色低碳示范风貌区。


城市设计平面图
















宜昌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