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服务
湖北宜昌:600余尾中华鲟放流长江
日期:2022-05-16 浏览

争先恐后地从滑道跃下,轻盈地摆动尾巴,便消失在长江中……14日,湖北宜昌举行“鲟梦中华 守护长江”公益放流活动,600余尾不同年龄规格的中华鲟顺利放归长江。

此次放流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会同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湖北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等多家公益组织联合主办,共放流7月龄到14龄4个年龄规格的人工繁殖中华鲟666尾。其中成体和亚成体达30尾,包括4尾14龄和26尾8龄中华鲟,最大的体长212厘米重达87公斤。

为了随时精确掌握这些中华鲟个体在长江中的分布位置和洄游规律,科研人员在放流的大规格中华鲟体内专门植入了超声波跟踪监测标记,并在沿江布设了监测站。

作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鲟素有“水中大熊猫”之称。受多方不利因素影响,近年中华鲟自然种群资源出现锐减。监测显示,每年洄游长江葛洲坝下产卵的中华鲟亲本数量已不足20尾。多年来,不少生态保护科研机构尝试通过中华鲟人工增殖放流措施来补偿自然种群衰退。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所长邹桂伟说,放流中华鲟人工培育群体有利于恢复中华鲟的生物学自然特性,进而恢复葛洲坝下自然产卵繁殖,对于中华鲟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碧桂园集团党委副书记、国强公益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静介绍,本次公益放流是国强公益基金会在保护生态多样性领域进行的首次探索,基金会在两个月时间内共筹集到资金超百万元。爱心捐赠代表可以与自己认捐的中华鲟合影,并亲手将认捐中华鲟放流至长江。

放流活动当天,国强公益基金会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签订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计划”,该计划除了持续支持放流外,还将支持建设中华鲟追踪监测配套基础设施、人工产卵场模拟技术攻关等。


国强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王鹏介绍,“未来,我们会以此为起点,继续深化中华鲟物种保护方面的工作,为长江大保护贡献力量,确保母亲河健康永续。”




















宜昌人才网